科技部重组 强力改革,剑指何处? 【往期回顾】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其中重组科技部备受关注。那么为什么要重组科技部,重组后的科技部职能有哪些变化,对科技部的重组有哪些意义?简要概括此次与科技部相关的机构改革情况,大概有以下四个方面: 1、重组科技部的目的是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等职能; 2、将领域科技工作管理职责转到发改委、工信部、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和卫健委等政府经济社会管理部门,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3、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 4、面对国际挑战,科技自立自强是唯一出路,将科技部从一些项目管理中抽离出来,就是为了集中力量解决“卡脖子”难题。
5年两次 科技部是怎么重组的 2018年3月1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披露了科技部第一次重组的方案。 方案提出,将科学技术部、国家外国专家局的职责整合,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科学技术部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对外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其主要职责是,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基础研究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编制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并监督实施,牵头建立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和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监管机制,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等。 5年后,2023年3月7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披露了科技部第二次重组的方案。 方案提出,重新组建科学技术部。科技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必须进一步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次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加强党中央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职责由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整体承担。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精神,强化科学技术部的战略规划、体制改革、资源统筹、综合协调、政策法规、督促检查等宏观管理职责,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划转科学技术部具体管理职责。把组织拟订科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规划和政策、指导农村科技进步职责划入农业农村部。把组织拟订科技促进社会发展规划和政策职责分别划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部门。把组织拟订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规划和政策,指导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园区建设,指导科技服务业、技术市场、科技中介组织发展等职责划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把负责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职责划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加挂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科学技术部不再保留国家外国专家局牌子。 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调整科学技术部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协调管理、科研项目资金协调评估等职责。重组后的科学技术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相应把科学技术部所属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仍由科学技术部管理。 作为中央科技委员会办事机构 决策层级提升 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中央科技委员会的组建,是党中央对科技工作更加重视的表现。而科技部作为中央科技委员会的办事机构,其决策层级进一步提升,有利于统筹科技创新的各方力量,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刘益东向澎湃科技表示,科技部重组,表明政府大刀阔斧改革的决心,要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技发展经历了引进吸收跟踪跟进的中级阶段,正在向原始创新、自立自强的高级阶段跃升,科研难度陡然增高,如果引进吸收的科研难度是1,那么原始创新的科研难度就是100、200,甚至更高。加上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原有的科研体系已经难以胜任。科技部重组,就是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打造卓越科研体系,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刘益东表示,“卡脖子”分当前和未来两种情况:解决当前的“卡脖子”问题,比如研制高水平光刻机,我国有“两弹一星”的成功经验;解决未来的“卡脖子”问题,则更具挑战性。打造以一流人才为中心的卓越科研体系,在全球科技前沿比拼、取胜,做出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原始创新,避免未来被“卡脖子”,才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刘益东表示,中央科技委员会加上重组后的科技部,可以全面统筹国家战略科研力量,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大幅提升科技攻关的体系化能力。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周城雄撰文称,专门为科技事务设立与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等并列的中央决策和议事协调机构,既表明我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已经成为党中央直接领导的重点工作之一,也表明了科技创新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随着决策机构层级的提升,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顶层设计将会得到有效加强,有利于全面统筹各方力量,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科技部重组,剑指何方? 与科技部“不再管理具体科研项目”相对应的是:科技部直属的部分事业单位也被划出,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划入农业农村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划入国家卫健委,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划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这被视作是科技部的一次“瘦身”。 面对国际科技竞争和外部遏制打压的严峻形势,这次科技部重组就是为了理顺科技领导和管理体制,更好统筹科技力量在关键核心技术上攻坚克难,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重组后的科技部职能有三个重点: 一是推动健全新型举国体制; 二是优化科技创新全链条管理; 三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一方面调整了现有职责,强化了创新在推动全局发展中的作用。包括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执行和专业机构管理体制等。这些举动可以大大加强科技部在规划和组织科技创新方面的自主性和超然性,增强科技部对科技创新的统筹协调能力。重组后,科技部的职能和重点更加集中,仅包括拟订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针以及科技发展、基础研究规划和政策并组织实施,统筹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和科技体制改革,组织协调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 另一方面是将领域科技工作划转其他部门,聚焦科技核心攻关。在重组计划中,原有的一些细分职能由农业农村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卫健委、工信部、人社部等其他相关部委承接,大大地减少了科技部在这方面的人员和经费消耗,使科技部更能集中精神和力量承担宏观及部分中观层面的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而重组后,科技部也将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工作,而是全力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 不再评审具体项目 着重源头创新 重组方案提出,重组后的科技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主要负责指导监督科研管理专业机构的运行管理,加强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的督促检查和科研成果的评估问效。 刘益东表示,科技部不再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评审和管理,可以避免既是领队又是裁判员,有助于其公正、客观地对科研项目、科技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成效进行严格评估,监管也将更有力度,促成“高标准,优胜出”的局面,促进我国科技的高质量发展。 刘益东同时表示,科技部对科研项目实施情况加强监管,严格验收,能促成“高标准,优胜出”的局面;无论“宽进严出”,还是“严进严出”,都能实现“严出”。 此外,有专家表示,重组后的科技部,在“瘦身”的基础上,仍然管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保留了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职责,将更加聚焦基础研究,着力源头创新。 周城雄撰文称,未来的国家科技管理部门将主要关注科技工作中“顶天立地”的内容。所谓“顶天”,是指国家实验室建设、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职责,这些职责的目标是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破国外技术封锁等。所谓“立地”,是指国家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等职责,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相当部分要依靠政府投入和引导。加强和聚焦基础研究,就是巩固和厚实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地基。“顶天立地”之外的科技创新工作,由相关职能部门管理或者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可以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并且更有效率。以上改革措施顺应了科技发展规律,让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更清晰、精力更集中,将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和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部分来源:澎湃新闻)